不知道為什么,現在的人都很喜歡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簽,例如:“我是拖延癥”、“我一直情商低”、“我是散漫的人”等,我們給自己貼上各種各樣不健康的標簽,表明自己的與眾不同,在給自己做十分消極的暗示,其實也是一種自我開脫的借口。除了愛給自己貼標簽,很多時候我們也很愛給別人貼標簽,比如大人就很愛給孩子貼標簽。
你給孩子貼過標簽嗎
1.給孩子情緒貼標簽
情緒本來無關好壞,可是家長們卻喜歡給孩子的情緒貼上價值判斷的標簽。舉些例子:
孩子哭了,這孩子多愁善感
孩子生氣了,這孩子脾氣真不好
孩子害怕了,這孩子太膽小怕事
……
孩子只是正常表達了自己的情緒,家長卻給他貼個愛哭鬼、膽小鬼的標簽。
對于情緒管理能力還沒有養成的孩子來說,這些標簽對孩子的自我認同和自信心的樹立都有強烈的不利影響。
2.給孩子行為貼標簽
有時候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預想去做一件事,大人們就很愛給他們一個負面的評價,完全沒有察覺到孩子自己內心已有強烈的挫敗感。
挫敗感加上負面評價,很容易讓幼小的心靈產生十分消極的心理暗示。
家長的初衷也許是想通過這些話喚起孩子心中的羞恥心,從而激發孩子朝積極正面的方向發展,這一點是沒錯的。但是你有沒有想過,這種方法真的適合孩子嗎?
其實很多時候這種標簽對于糾正孩子的行為不僅沒有一丁點幫助,反而會讓孩子強化帶著偏見的認知,那些父母眼中的“不良行為”會愈演愈烈。